經書簡介:了解最重要的經典
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歷史當中,誕生無數歷久不衰的經典書籍,這裡就由翰霖整理,並帶你認識這些華人文化的國粹。
這篇文章深度已遠超國中考試所需,不過我們相信了解華人自身文化的根基,比起考試更重要,因此期盼能藉由相關整理,讓學生了解中文典籍發展的方向與進程。
十三經:易、詩、書、三禮、三傳、論、孝、爾、孟
十三經簡介
周易 | 最初為卜卦的書籍,經後闡述解釋後,則成為哲理運用之書。 |
尚書 | 1.最早的史書 2.散文之祖 |
詩經 | 1.最早詩歌總集 2.韻文之祖 3.純文學之祖 4.北方文學代表 |
周禮 | 1.原名「周官」,西漢 劉歆改稱「周禮」 2.記載部份周代思想及官制 |
儀禮 | 1.漢只稱「禮」,又稱士禮 2.內容以古代禮儀為主,又稱「古禮經」。漢代以前所說的「禮經」,即是指「儀禮」。 |
禮記 | 1.作者為孔子弟子及後學者所記,戴聖所編 2.本附於儀禮之後 3.又稱小戴禮記 4.內容提及哲理、政治制度、生活儀節等,是一部禮學叢書 |
左傳 | 以記事為主;又稱左氏春秋、春秋左氏傳 |
公羊傳 | 公羊傳側重春秋經義的政教含義,多以問答形式記錄於此書 |
穀梁傳 | 由魯國人穀梁將子夏所教之春秋大意記錄下來,故稱穀梁傳,屬於今文經 |
論語 | 1.以「仁」字為中心,為孔子學說之代表文獻 2.語錄體之祖 |
孝經 | 1.十三經中字數最少者 2.十三經中唯一由皇帝所注(唐玄宗注) |
爾雅 | 1.最早之「字書」(解釋字體形、音、義的書) 2.最早的訓詁書 |
孟子 | 1.原被分類為子書,至南宋時正式被收入於十三經中 2.十三經中最晚加入者 |
周禮、儀禮、禮記 - 三禮比較
書 名 | 作 者 | 內 容 | 備 註 |
---|---|---|---|
周 禮 | 傳為周公所作。 | 1.記錄古代官制 2.書分為六篇:天官、地官、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 | 原名周官,又稱周官經,至西漢劉歆改稱為周禮 |
儀 禮 | 古文家認為是周公所作,今文家認為孔子所作 | 1.記錄古代禮儀 2.共十七篇 | 亦稱士禮或古禮經 |
禮 記 | 為孔子弟子及後學者所記,戴聖所編 | 1.談論哲理、政治制度,或記載禮樂器物,或講述生活儀節,是一部禮學叢書 2.共四十九篇 | 本附於儀禮之後 |
左傳、公羊傳、穀粱傳-三傳比較
書 名 | 作 者 | 內 容 |
---|---|---|
左 傳 | 1.相傳為春秋時魯國太史左丘明撰。 2.史記云:「魯君子左丘明,因孔子史記,具論其語,成左氏春秋。」 3.本書係左丘明據春秋論輯本事而為之傳,以明孔子不以空言立說 | 1.記春秋所書的史記為主 2.體例:編年記事,皆以魯史為中心,旁及同時諸國之事 3.起迄:起自魯隱公元年,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,凡歷十二公,共二百五十五年 4.性質:記史事多,講義例少 5.風格:晉范寧穀梁傳序:「左氏豔而富,其失也巫。」 |
公羊傳 | 1.周末齊國人,公羊高口傳其子 2.漢景帝時,高之玄孫公羊壽乃與其弟子胡母子都寫成書 | 1.性質:以解經為主,多釋義例,而少記史事 2.風格:晉范寧穀梁傳序:「公羊辯而裁,其失也俗。」 |
穀梁傳 | 戰國時魯國人穀梁赤作 | 1.性質:主要在解釋義例 2.風格:晉范寧穀梁傳序:「穀梁清而婉,其失也短。」 |
大學、中庸、論語、孟子-四書比較
書 名 | 作 者 | 篇 數 | 學 說 宗 旨 |
---|---|---|---|
論 語 | 為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記 | 二十篇 | 中心思構在「仁」字,為儒家學說精神 |
孟 子 | 非出一人,亦非輯於一時,或由戰國時鄒人孟軻弟子公孫丑、萬章輩隨時筆記,而經孟子潤色而成 | 七篇,每篇又分上下。 | 1.道性善。 2.尊王賤霸、主張民貴君輕 4.先富後教;重仁義,輕功利 |
大 學 | 經:乃曾子述孔子之意 傳:乃曾子弟子述曾子之意 | 經一章 傳十章 | 以格物,致知,誠意,正心,修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為八條目 |
中 庸 | 孔子之孫子思所作 | 三十三章 | 前半部發明「中」字之義居多,後半部發明「誠」字本義居多。有許多言辭,大都和大學相互發明 |
史書簡介:了解最重要的歷史紀錄
前半段說明了著名的經書,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最重要的史書,了解我們是如何認識自身文化的淵源:
了解史書體例
體 例 | 區 別 | 書 別 | 作 者 | 記 載 時 代 範 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紀傳體 | 以人物為主 | 史記 | 司馬遷 | 黃帝:漢 武帝 太初年間 |
漢書 | 班固 | 漢 高祖:孝平 王莽被誅 | ||
後漢書 | 范曄 | 東漢 | ||
三國志 | 陳壽 | 三國 | ||
台灣通史 | 連橫 | 隋:割讓 | ||
編年體 | 以時間為主 | 春秋 | 孔子 | 魯 隱公元年:魯 哀公十四年 |
左傳 | 左丘明 | 魯 隱公元年:魯 哀公二十七年 | ||
資治通鑑 | 司馬光主撰 | 戰國:五代 | ||
紀事本末體 | 以事件為主 | 通鑑紀事本末 | 袁樞 | 戰國:五代 |
政書體 | 以制度為主 | 通典 | 杜佑 | 三本書合通「三通」 |
通志 | 鄭樵 | |||
文獻通考 | 馬端臨 | |||
國別史 | 以國為主 | 國語 | 左丘明 | 周 穆王十二年:周 貞定王十六年 |
戰國策 |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| 春秋之後:楚 漢之起 |
史記 VS 漢書
書 名 | 史記(黃帝至漢 武帝 太初) | 漢書(漢 高祖至王莽之誅) |
作 者 | 司馬遷 | 班彪、班固、班昭、馬續 |
體 例 | 紀傳體 | 紀傳體 |
內 容 | 本紀、世家、列傳、書、表 | 本紀、表、志、列傳 |
價 值 | 1.通史之祖、正史之祖、紀傳體之祖 2.清 金聖歎列為「六大才子書」之一 | 斷代史之祖 |
特 色 | 文章內容雄深雅健,善於敘述事理。後代散文家將他奉為圭臬。 | 1.話語精練,敘事詳密 2.在文學史上與史記齊名,並稱「史漢」、「班馬」「遷固」 |
注 疏 | 宋:裴駰 集解;唐:張守節 正義;唐 司馬貞 索隱(合稱史記三家注) | 唐 顏師古 注。清 王先謙 補注 |
國語、左傳、戰國策 - 比較表
書 名 | 國語 | 戰國策 | 左傳 |
作 者 | 左丘明 |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| 左丘明 |
時 代 | 春秋(周 穆王十二年至周 貞定王十六年,共五百三十八年) | 戰國(春秋之後,速於楚 漢之起,共二百四十五年) | 春秋(魯 隱公元年至魯哀公二十七年,共二百五十五五年)。 |
範 圍 | 八國(周、魯、齊、晉、鄭、楚、吳、越)。 | 十二國(東周、西周、秦、楚、齊、韓、趙、燕、魏、宋、衛、中山) | 以魯史為中心,旁及諸侯各國之史事。 |
體 例 | 國別史之祖 | 國別史 | 編年史 |
價 值 | 太史公作史記參考國語之說 | 1.太史公作史記,多采其說 2.戰國策、世說新語、左傳為中國三部說話寶典 | 1.具解經價值與歷史價值 2.運筆傳神,縱橫自得,雖漢之馬 班、唐之韓 柳,皆受其沾溉 |
別 名 | 春秋外傳 | 國策、國事、事語、短長、長書、修書 | 春秋內傳 |
臺灣通史概述
作 者 | 台灣 台南人連橫所撰 |
起 迄 | 起自隋代煬帝,終於光緒二十一年,凡一千二百九十年 |
體 例 | 1.紀傳體(非正史) 2.通史 3.方志 |
內 容 | 全書凡三十六卷,為紀四、志二十四、傳六十,都為八十八篇,表圖附焉。 |
歷 程 | 1.其父於連橫十三歲就傅讀書,購台灣府志授之日:「汝為台灣人,不可不知台灣事」,有感於舊志誤謬,文采不彰,因發誓述作 2.費時十年 3.對史料之去取,史事之評論,可見作者民族意識之充溢 4.民國七年完稿,民國九年付梓 |
價 值 | 1.保存台灣文獻,厥功至偉 2.旨在表彰桑梓,發揚民族精神 |
這篇文章雖然整理了不少經典書籍,但擷取的內容與數量上,也僅僅是華人文化中的滄海一粟而已。這些東西並不是考題會出的,但卻是構成我們歷史價值與文化形成的原因,利用時間加以了解,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。
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中國經典著作,請參閱
延伸資料: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
國文學習相關資源
資源:形音義整理:字形篇 |
資源:形音義整理:字音篇 |
資源:形音義整理:字義篇 |
資源:基礎國學常識 - 書信、柬帖、題辭考試重點 |
資源:基礎國學常識 - 歷代文體流變 |
資源:進階國學常識 - 了解中國經典藏書 |
方便提供下載檔案嗎?謝謝。
可以拿這份檔案的pdf檔嗎? 謝謝~
直接按ctrlP